今日推出高平市古寨村
马路上,太阳能路灯、排水管道、垃圾分类箱等基础市政设施随处可见,多彩的文化墙引人驻足。文化广场上,村民三三两两在健身器材上舒活筋骨、拉家常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……我们眼前呈现的安居乐业乡村图景,正是“全国文明村”古寨村的生动写照。
古寨村位于高平市马村镇西南部15公里处,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该村坚持“严规矩、美环境、移风俗、兴产业”,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环境为契机,全面推进“基层党建 乡村治理”深度融合,走出一条“法治、民主、文明”合一的新路子。先后获得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”等荣誉称号。
产业是第一支撑。古寨村依托属地企业兰花同宝煤业,解决部分就业难题。同时积极响应高平市委“强村”战略发展要求,成立古翔来农业发展公司,稳步推进瑞亚力实验动物养殖基地、岭南古寨生鲜面食加工厂等就地产业发展壮大,带动集体经济收入。
“我们先后盘活了600余亩闲余土地,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用于大棚蔬菜种植。除了土地租金收入,村民农忙时节进厂帮忙,按天结算工资,也能增加部分工资收入。”古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功云说,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1.1万元。
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。近年来,古寨村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源,提升改善周边环境,集中开展乱堆乱放整治,为村民打造“一处一景、一墙一文化”的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宜居环境。
先后投资50万元修缮升级村东广场;美化村内主要道路;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喷绘上墙;打造清廉主题休闲驿站,将廉政文化融入寻常百姓生活;通过“六乱整治”等活动对村内的废旧空地进行改造,硬化路面,增设健身器材,安装河道安全护栏,整修太阳能路灯,修建了“口袋”公园、“休闲驿站”等,这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,也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“现在村里有专门的垃圾收集地,大家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后投入分类垃圾桶。”村民李富生深有感触地说,街道干净整洁了,我们生活得舒心,也更加爱惜村里的卫生环境了。
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古寨村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创建和“星级文明户”评选,先后推选出了村级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“高平好人”“文化乡贤”等20余户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,专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村民婚丧嫁娶,红白理事组成员专程上门与户主签订协议,遵循婚丧嫁娶一切从简的原则,户均节约资金近万元,受到村民一致好评。
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,村里成立了广场舞蹈队伍和文艺演出小队,由村民自编自演,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,宣传本村和周边爱岗敬业、孝老爱亲、致富能手等先进人物。同时定期邀请律师、文化乡贤、创业能人在进行坐班服务,为群众关心的养老、医疗等问题,及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,多年来村内调解率都达到了99%,无上访事件发生。
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,古寨村经常开展慰问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、贫困妇女等志愿者服务活动,不定期对贫困家庭、空巢老人进行走访,送去慰问及资助,每年为考取高中、大学的学生提供1000-2000元的助学金。
“我原来在小学上班,现在每到周末,总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我家学拼音,我也是义务教学,乐此不疲。”53岁的杨慧萍说。她不仅是村里的文艺骨干,消夏晚会的主创和主要演员,也是马村镇的家风家教宣讲员。丈夫去世13年,她独自撑起家庭,赡养80岁老母亲,并将子女抚养成人,女儿考上重点大学,儿子顺利就业。她的家庭也被高平市妇联评为“文明和谐家庭”。
漫步在古寨村,让人心生愉悦的不仅是美丽的村容村貌,更有扑面而来的乡村文明之风。胡功云表示,下一步,古寨将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,全面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,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合力、添动力、增活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