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共建文明城市 文明单位巡礼】西街街道:汇聚“党建”力量 深耕文明建设-j9九游

发表时间: 2024年11月20日       来源: 西街街道

第49期

西街街道

  为进一步加强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精神文明建设,切实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凝聚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西街街道探索创新“123456”工作机制,着力拓宽文明实践“最大半径”,用心用力做优“服务惠民文章”,切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。

  搭好一个文明实践阵地

  西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从实际出发,充分利用现有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、文化站、党群服务中心等文明实践阵地,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搭建了理论宣讲、市民教育、文化服务、健身体育、普法教育、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平台。

 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严格按照“有固定场所、有常设机构、有稳定队伍、有活动计划、有服务菜单、有制度机制、有完整资料”的“七有”标准建设,做到月月有计划、周周有活动、季季有安排。目前,全街道共建立新时代实践所1个,实践站14个。

  统筹两个志愿服务领域

  坚持“群众在哪里,需求征集就在哪里,服务群众就到哪里”,切实解决群众需求征集不全不细不到位的问题,满足群众现实需求。

  线上群众足不出户进行点单,通过微信群、“微邻里”微信公众平台,即可提交需求,实践所(站)根据就近就便原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线下以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,党员先锋队实行“管一带多”工作模式,发挥党员模范作用,坚持党员分片包干,将党员全部纳入网格,详细列出各社区问题清单,包整改、包弱项、包提升,既定期检查督促,也参与整改提升,确保了“文明创建”工作事事有人管、件件有着落。

  紧贴三个群众现实需求

  聚焦群众“需求侧”,结合群众知识文化需求、民生保障需求、社会治理需求,制定文明实践活动计划,打造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,以“群众点单、站所派单、群众评单”为载体,实现志愿服务“供给侧”精准落地,开创文明实践新局面。

  目前,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以网格员上门入户为主要方式,通过征集“微心愿”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,变“心愿清单”为“实效清单”。发动党政机关干部、职能站(办、所、中心)工作人员、老教师、老模范等在各领域德高望重、贡献突出、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各界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,围绕教育引导群众、丰富文化生活、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,定期开展理论宣讲、文艺表演、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,建立起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,切实为民生提质、为幸福加码。

  健全四项服务保障机制

  一是完善责任落实机制。发挥党工委的主体作用和各基层党组织的落实职能,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制度,构建形成了信息互通、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。

 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机制。把酗酒滋事、聚众赌博、“天价彩礼”、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纳入居民公约,让移风易俗有据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
  三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。对文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积分奖励,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。

  四是严格督查考核机制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围,采取日常督查和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,推动文明实践落地开花。

  开展五项重点工作任务

  创新载体,开展各类主题活动,通过统筹宣传宣讲党的政策、学习实践科学理论、培育践行主流价值、丰富活跃文化生活、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任务,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项目。

  进一步深化拓展春节、“三八”、端午节、“七一”、国庆节以及重阳节等节庆活动,广泛开展文艺汇演、民俗活动、广场舞等文艺活动,组织读书看报、演讲交流等文化活动,开展拔河、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,让群众在多姿多彩、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振精气神。充分运用全街道所有网格构建文明实践网络,组织志愿者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,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,把文明实践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。

  建好六个文明实践平台

  一是建好理论宣讲服务平台。利用党群活动室、市民学校、社区活动场所、综合文化站等资源,组织“红色头雁”宣讲队、妇联“巾帼”宣讲队等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二是建好市民教育服务平台。统筹社区学校、青年之家等青少年活动场所,开展教育服务、未成年人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三是建好文化文明实践服务平台。统筹综合文化站、各社区文艺队伍,深入开展文明创建、文化服务、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四是建好健身体育服务平台。统筹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文化健身活动广场等资源,开展健身体育、趣味运动会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五是建好普法教育服务平台。统筹司法所、派出所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、进小区、进机关等普法教育宣传活动。

  六是建好科技服务平台。统筹孵化基地、线上直播等平台,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。

  下一步,西街街道将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内涵丰富,基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,着力在阵地建设标准化、管理运行制度化、志愿服务常态化等重点工作任务上拓思路、再发力、促提升,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更有温度、更有力度、更有成效。

责任编辑:毕 权敏

j9九游 copyright ©2012-2022 jc.wenming.cn

主办单位: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

e-mail:sxjcwmw0356@126.com telephone number:0356-2566219 2566035

网站地图